天高云淡,“斗门蓝”频现。
打赢“净土”保卫战,增加民生福祉。
整治后的五福涌水清岸绿。
蓝天、碧水、净土,既是自然禀赋,又是优质生态资源、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上半年,斗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1.7%;国考尖峰桥监测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土壤环境安全状况总体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蓝天、碧水、净土一个也不能少。
斗门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抓好污染治理,重视生态保护,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既“发现问题一抓到底”,又“长远谋划久久为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蓝天越来越蓝,碧水越来越碧,净土越来越净,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加快把斗门打造成为滨江田园生态新城和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人民群众谋取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通报珠海市2020年度及“十三五”期间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情况。通报认为:珠海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均完成了省下达的减排任务。
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一极,斗门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样取得实际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斗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1.7%,总体评价优良;第二季度空气质量改善显著,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指标浓度明显下降,降幅分别达62.9%、56.5%和60.6%,超过2021年达标率为90.4%的考核目标。
2021年上半年,斗门区水环境质量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国考黄杨河尖峰大桥监测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满足考核要求;斗门区12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监测项目基本达到Ⅲ类标准,符合考核要求。此外,净土防御战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土壤环境安全状况总体稳定,暂未发现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斗门区2020年提前1个月完成辖区1539个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发证、登记全覆盖工作,上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集体名单。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源监管新模式取得突破。
“通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
蓝天:应对压力叠加巩固“斗门蓝”
七月时节,天高云淡,频见“斗门蓝”。
蓝天白云下,在位于斗门新青二路的珠海市建泰环保工业园内(以下简称“建泰园区”),厂房楼顶上亮银色的废气处理设备,格外引人注目。“总共花费了1200万元,在9栋厂房建了5套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建泰园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雪芳介绍,园区企业大多是线路板行业,会产生挥发性气体。建泰园区是管家型的工业园区,负责整个园区企业的有机废气处理,可以说是环保治理的责任主体,废气处理设施是园区运营服务的一部分,巨额投入为园区企业提供了高枕无忧的生产环境,形成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
正是由于建泰园区严把废气环保关,园区企业从未因环保问题受到处罚,20多家线路板企业得到高质量发展,其中有7家属于省控VOCs(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已全部完成重点VOCs综合治理任务。
蓝天白云是可感知的民生福祉。建泰园区的生态环保理念和举措,正是斗门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的精彩样本。
“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臭氧问题是一只‘拦路虎’。”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70%。同时,斗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开发、大建设带来的建设工地扬尘、交通运输扬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等日益增加,造成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叠加。必须面对新形势新矛盾,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切实保护好“斗门蓝”。
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6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分别为唐家、吉大、前山、斗门、横琴和金湾站点。其中,斗门站点位于白蕉镇桃源居小区附近。为切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斗门区落实专项经费820万元,建设5个国家标准的市控监测站,即井岸、白藤、乾务、和风、莲洲监测站。一个国控站点+5个市控监测站,实现由点到网的空气质量监测和考核。
充分发挥在线监控系统“人防+技防”“时间+空间”四维监管作用;实施“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5个精准的治理模式,加强细微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斗门本地的空气污染源,主要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扬尘。措施得当、对症下药,这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为此,生态环境、市政园林、住建、交警、城管、交通、属地政府等部门联动,突出机动车防治,控制车辆尾气污染,强化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道路抽检;开展扬尘综合整治,严格按《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落实扬尘防治“六个100%”(即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加强对扬尘高发点的管控、保洁和裸土覆盖巡查监督;加强餐饮业油烟治理、露天焚烧及露天烧烤整治。
确保工业减排达标。严格建设项目准入制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除尘设施提标改造,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碧水:善治而清的重要方法论
7月13日中午时分,五福涌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两岸绿植茂密、鲜花摇曳,水中大小鱼群随处可见。
五福涌位于井岸镇,长约3.549公里,曾经是村民避而远之的黑臭河涌。“五福涌整治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沿河截污和河道清淤。”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综合整治,整条河涌以生态塘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
期间,一名阿叔走出涌边的房屋,上了一艘小木船,解下缆绳,悠悠地从记者面前划过去。“我现在经常划船去附近市场买菜、到村委会办事,比开车方便。”阿叔笑称。
“真的没想到,这条河涌不黑了不臭了。”今年74岁的钟耀华是五福村人,住在五福涌附近。据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到河涌内,整条河涌就慢慢变黑臭了。五福涌的黑臭水体整治,让这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由衷地表示“感谢党感谢政府”。
和五福涌一样,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即鸡咀涌、新青正涌、合禾涌、白头翁涌、咸坑河沙龙涌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经过3年的整治,全区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其中截污工程2亿元),取得阶段性成效。2020年7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受国家委托,联合开展黑臭水体治理专项排查,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消除比100%;当年12月经省级核定,8条黑臭河涌通过“长制久清”评估。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以此为核心理念的黑臭水体整治,成为斗门区实现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善治而清,善治久清。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水清大河清。
斗门区在做好8条黑臭水体整治外,12条问题河涌2021年年底前完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2020年完成污水管网工程50公里建设任务。
斗门区狠抓“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河湖四乱常态化监管,列入台账的14宗河湖“四乱”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治销号。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关乎斗门区101个行政村、近22万名村民的民生福祉。斗门区高标准谋划、通过创新举措,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数据显示:全区目前共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06座,配套建设管网约300公里,投入4900万元完成对55座不正常运营的站点及配套管网的全面整改,全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投入正常运行。
缘五福涌而行,在东福街以东方向,涌岸一侧的榕树郁郁葱葱,仿如绿伞成荫,一直延伸到珠峰大道。利用河涌、榕树这些资源,五福涌沿岸一条长约1公里的碧道已经建成。按照省河长办发布的相关建设指引,碧道将被打造成“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按照珠斗总河长令(2020)1号要求,斗门区全面落实高质量碧道建设,纳入市级百里碧道建设的长度为7.3公里,目前已经建好。
净土:严打非法处置固废违法行为
6月6日,受丘某委托,货车司机杨某从外地装载29吨疑似工业污泥的固体废物,计划驶往白蕉镇大托村进行倾倒,共收取3000元运输费。杨某开车径直驶向大托村的一处空地,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被当地通宵值守的村民当场“擒获”。
在接受调查过程中,杨某私自将与案件有关的手机通讯内容删除,试图阻碍执法人员调查。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为避免证据被恶意销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迅速报请对本案有关的物品进行查封扣押,并将涉案手机送至司法鉴定中心,对相关通讯内容进行技术恢复,收集证据,邀请专业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对固体废物种类进行鉴别认定。
面对详实的违法证据,杨某对实施倾倒工业固体废物的意图和行为供认不讳。目前,涉案运输车辆等已被实施查封、扣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将对杨某、丘某非法倾倒工业固废、阻碍执法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发现问题一抓到底,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斗门区打好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斗门区既坚持直面问题又不忘长远谋划,既坚持集中攻坚又做到久久为功,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守护好这片675平方千米的岭南土地。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业减量化;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编制土壤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应用。
严惩违规倾倒行为。坚持从严执法、顶格执法,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倾倒行为,及时作出行政处罚;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通过“两法衔接”平台移送处理,不断规范城乡建筑垃圾处置行为,确保该类污染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机制是保障“净土”的更有力手段。《斗门区加强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方案》目前正在全区征求意见,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强全区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受纳、处置行为,有效遏制擅自设立建筑垃圾受纳场、违法处置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疏堵结合。规范设立一批与全区建设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受纳处置场所;推进辖区有条件的建筑工地,现场设置建筑垃圾临时收纳、分拣点,加强源头治理。
提升建筑垃圾处置能力。富山工业园中信环保产业园建筑垃圾及炉渣综合利用一期工程,7月底开工建设,2022年4月建成投产。这项重点环保项目位于富山工业园内,总投资1.3亿元,建筑垃圾处理能力为2000吨/天,炉渣处理能力为1000吨/日。“项目投产后,包括斗门区在内,每年可为全市处理建筑垃圾66万吨,处理炉渣33万吨。”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将彻底解决全市建筑垃圾及炉渣的出路问题,实现城市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贡献斗门力量。
(来源:珠海特区报)
服务流程
Services
10760-86320799
项目咨询
2约见工程师
上门洽谈设计方案
3确认方案
并签署施工合同
4工程项目
立项进场施工
5严格把控质量,
满意竣工验收
6南方体育工程为您
提供售后服务